公益创新——福彩行稳致远的活力之源
浏览次数:5311发布时间:2020-08-19
公益创新——福彩行稳致远的活力之源
无锡福利彩票发行中心 辛国群
近年来,福彩加快转型发展,发行增速调整,舆论环境变化。面对这一新情况、新问题,无锡福彩牢记初心使命,勇担社会重任,坚持以公益创新塑造形象,以服务社会凝聚人心,全方位凸现福彩的公益符号,强化福彩的社会公信力,进一步优化了福彩营销的舆论环境和发展环境,有效提振市场信心,稳定了销售,为彩市持续健康发展夯实根基。
一、倾心浇灌福彩枝头“常春花”
2019年春节过后,“快3”新政落地拉开了福彩市场调整的帷幕,随着销量大幅下降,许多投注站面临生存危机。我们深入基层调研发现,影响彩民消费情绪的原因,除了福彩部分品种发行规则变化,还有自媒体上频现的相关负面舆论,特别是微信上一度疯传的“福彩中心14人贪污1360亿元”小视频,以移花接木的手法混淆视听,误导了大量受众。这些负面信息经传导放大,引起不少彩民过度反应,甚至对福彩的公益性产生疑问,大大打击了投注热情。
对此,市福彩中心“一班人”形成共识:公益性是福彩发行的灵魂,也是绽放在福彩枝头的常春花,只有不断地浇灌养护、培育创新,才能盛开不败,凝聚市场人气。随之,我们从强化“三个意识”入手,展开“铸魂”、“护花”行动。
(一)强化社会公众的公益福彩意识。充分利用中心网站、微信公众号和对外合作的地方报业、广电等传媒平台,开设福彩公益专栏、专访、专版,大力宣传“公益、慈善、健康、快乐、创新”的福彩文化和慈善精神。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攻势,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,让广大群众认识到福利彩票是国家特许发行的,是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,公益性是福彩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,勿容置疑。
(二)强化广大彩民的慈心善行意识。购买福彩是一种善举,还给人娱乐和梦想,对许多彩民来说购彩是一种“自我实现”的需求。对这一需求的不同理解和追求,取决于彩民自身素质的差异。著名的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,分成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。我们过座谈、讲座、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与彩民们交心交友,大力倡导“量力而行、理性投注”、“多人少买、奉献社会”的购彩理念,引导彩民以休闲娱乐的心态投注福彩,以奉献爱心并获得中奖机会为自我实现需求,做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者,有效杜绝了“问题彩民”的发生。
(三)强化从业人员的初心使命意识。我们在搞好发行工作的同时,主动向市主管部门申请使用一部分福彩公益金,发动中心人员和站点销售员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。开始也有人表示不理解,认为这是“份外事”。我们及时组织开展了“福彩人为啥要做公益”的大讨论,讲明每个投注站、销售厅都是日常的大众化的公益平台,每卖掉一张福彩都是为“扶老、助残、救孤、济困” 作贡献的意义。让大家认识到,福彩人做公益是坚守初心、担当使命的题中之义,是外树形象、内强素质的迫切需要,也是凝心聚力、拓展市场的内在要求。凝聚共识,形成了合力。
二、倾情打造公益创新“星之队”
2019年4月,我们面向全体福彩从业人员征集公益活动项目,经充分酝酿推出了无锡福彩“繁星计划”,先后创建了6个“星之队”,倾情打造“福星相伴、福泽万家”公益新品牌。
(一)“急救星之队”。组织市中心员工和部分站点销售人员参加心肺复苏技能培训,成立了一支以“CPR”应急救护为主急的救宣传保障队。先后走进商业广场、居民小区、地铁工地,普及急救知识、传授急救技能28场次,受益群众逾万人;为无锡“马拉松”、锡商大会、江南文脉论坛等全市性群体活动提供急救保障服务12场次。同时利用市区部分投注站,创建了30家“急救便民”点,免费为居民提供急救药品、急救知识宣传手册、便民针线包等服务。目前“急救星”之队已发展队员 500 多人。
(二)“帮扶星之队”。由一批精通福彩业务的员工和部分业绩优秀的销售员组成,以改善站点营销服务,提升销量为重点,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,组织绩优站点通过“强带弱”“老带新”等方式结对帮扶,先后开展地推营销服务21次,培养了一批有志于福彩事业的销售人员,去年以来新增投注站58家,销售网点分布更加合理;帮助一批绩差销售站点改变了面貌,同时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营销业务和服务站点的水平。
(三)“培育星之队”。以中心党员干部和专业人员为骨干,成立了一支强化培育团队,对福彩从业者、站点销售人员、福彩投注站申请者等开展业务培训。对站点开展了13场销售员集中培训、网络直播28次,组织优秀投注站封闭培训2 场,走进站点一对一培训102次;邀请江大、科技职业学院、开放大学等高校教师,开展了5场营销心理学、网络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讲座。通过福彩宗旨、职业精神教育和经营理念、渠道拓展、服务能力培训,增强福彩发展后劲。
(四)“关爱星之队”。一支面向困难家庭、弱势群体开展救急关爱行动的“送温暖”小分队,充分发挥“福彩•爱基金”、“爱心敬老”、“爱心助学”等公益平台作用,资助困难群众、贫困学子等423人。
(五)“便民星之队”。由中心党员干部带领的“新时代文明实践福彩志愿服务队” 高举“新时代文明实践福彩志愿服务队”公益大旗,集结社会各界爱心人士,整合各类社会资源,走进社区、商业综合体、火车站广场、惠山古镇等,提供免费理发、健康义诊、修理家电等便民服务项目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;举办了2019“江苏福彩杯”无锡赛区中老年才艺大赛、“我为祖国添砖加瓦”、“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”等主题专场志愿服务活动。全年共计开展23场次,受益群众近2万人次。
(六)“防疫星之队”。今年初“新冠”疫情爆发后,我们又迅速组建了一支“疫情防控”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,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,先后27次走进社区、工地、学校等开展防疫消杀,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,消杀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。还有10名党员和青年骨干到火车站、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。
这一系列公益活动引人注目,具体生动地彰显了新时代无锡福彩的公益精神,广受社会关注和好评。
三、倾力提升福彩公益“故事力”
前些年,各地福利彩票销售增长较快,进入高位发展期,不同程度出现了重市场营销、轻公益推广的现象,公益项目呈现“三化”倾向。主要表现如下:
一是品牌老化。大多围绕“老三篇”做文章,有的为优秀贫困生发放奖学金和学习用品,有的为养老院赠送健身器材和生活用品,有的为部分特困群众送温暖,几乎形成了程式化、流程化。二是宣传淡化。“老一套”的公益活动没有新闻,主流媒体不愿采访报道,只能在自建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信息。三是影响弱化。由于项目缺乏新意和亮点,即使在对外合作的媒体上有文字、有画面、有声音,其信息也早受众边缘化,缺乏社会关注度。这些都制约了公益福彩的影响力、感召力。
无锡福彩的公益创新实践,一举破解了“三化”瓶颈,进一步凝炼了福彩公益的“故事力”。我们认为,公益需要讲故事,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效应,当我们向公众推广福彩公益项目时,好的故事更具感染力、说服力,“故事力”就是公益项目的社会影响力。
(一)驰援“无助者”,讲有温度的故事。面向困难家庭、弱势群体,我们坚持做有温度的公益,从福彩中心的资金、人员等实际情况出发,主动为政府部门的救助保障政策拾遗补缺,尽绵薄之力,在最需要的时候帮人一把,救救急。现有6个公益服务志愿队中,“关爱星之队”、“便民星之队”都进开展救急济困行动,年度救急、助学使用福彩公益金近百万元。当一个生活贫困又遭遇突发事故、重大疾病的家庭,当一名成绩优秀、却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失学的学生,正处在无助之时,福彩“关爱星之队”及时送来爱心捐款。尽管只有区区之数,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,但这笔钱特别有情有爱,让福彩温度直抵人心,并能带动了一个又一个社会热心人士为其伸出援手。这样的故事虽不惊天动地,但能激发人的善心,凝聚善行力量,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。
(二)聚力“微公益”,讲有品牌的故事。福彩发行部门既非公益组织也非慈善机构,无力开展大规模、长时间的公益项目,热心为社会公众的福祉拾柴添薪、添砖加瓦,是福彩人的一种职业情怀。我们打破“富人公益”偏见,倡导全民公益,人人都可以从身边微不足道的善事做起,只要有益于社会、有利于他人,不以善小而为。实践证明,“微公益”同样有高度,同样可以创品牌。近年来,无锡福彩“急救星之队”开展的“CPR知识与技能普及”、“急救便民服务”及“慈善结对助学”、“福彩•爱基金” 等一系列公益项目,都形成了操作规范制度,讲出了有品牌的好故事,成为无锡的公益名片,成为各类媒体争相挖掘的新闻富矿。中国教育电视台、新华日报、中国社会报、无锡日报等各类媒体都作了报道或转载。
(三)找准“融合点”,讲有内涵的故事。在各类公益活动中,致力公益践行与市场培育无缝对接,充分利用现场资源和条件,丰富福彩公益内涵,为福彩营销凝聚人气。主要抓住了三个融合点:一是通过设点摆摊,把展示公益形象与宣传福彩产品结合起来,组织人员现场销售即开票“刮刮乐”,方便群众购买福彩,奉献爱心。二是通过拉横幅、竖展板,把宣传福彩政策法规、营销方案与福彩大转盘有奖竞猜结合起来,亲近了老彩民,培育了新彩民。三是通过培育帮扶,把公益服务拓展与改变绩差站点面貌结合起来,先后开展地推营销服务21次,培养了一批有志于福彩事业的销售人员,去年以来新增投注站58家,销售网点分布更加合理;帮助96个销售站点提高了服务水平,销售业绩明显提升。
随着无锡福彩 “福星相伴、福泽万家” 公益系列项目的扎实推进,一个个“有力量的故事”正在传开,为推进福彩事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了舆论环境和发展环境。